乡村信贷员徐宁翻山越岭为“三农”提供信贷服务——行走在山涧的“大挎包” |
发布时间:2021-05-11 16:59:34 | 浏览次数: |
“谁家养猪了,谁家开店了,谁家要上新营生了,那咱就把金融服务送上谁家门。”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群山峻岭中,有这样一个群体——每天,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沟壑山涧的小路上,弘扬“大挎包精神”,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村万户,在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鲜活镜头中,诉说着与老乡们的“鱼水情深”。平邑农商银行临涧支行的乡村信贷员徐宁,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送贷上门 十年岁月如一日 4月8日一早,位于临沂市西陲的平邑县临涧镇东庄村村民委员会办公点,村党支部书记谢超提前等在门口,热情地迎来了徐宁这位年轻人。只见他中等个儿、小平头,目光真诚、步履轻快。而这一天走村串户、送贷上门的服务轨迹,也在一番简短的寒暄中拉开了序幕。 一进东庄村村委会,迎面是一幅醒目的金融服务公示牌。上面有徐宁的大头照,公布了服务电话和服务内容,下面一行小字写着“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办行”,一目了然。“这几年,村民们里外做着些营生,大都离不开农商银行的支持。”谢超说。 徐宁进了屋,谢超赶忙用村委会的大喇叭喊话:“农商行的徐宁经理来了,大家有想使钱的赶紧来村委会办理。” “我上村民家里办贷也一样,服务上门嘛。”徐宁说。眨眼儿工夫,村民段静就赶到了村委会。 一聊情况,原来今年初因疫情反复,段静的丈夫外出打工比往年离家晚,眼看着开春迎来种植季,在家留守的她,一直没等到丈夫汇款,资金上就不免有些捉襟见肘了。 “段姐,咱是想使多少贷款,具体什么用途?”徐宁问。 “1万—2万元,我包了11亩地种了些地瓜、花生、金银花,现在置办化肥、农膜、苗子,周转不开了。” “2万元算小额,我推荐你直接使用沂蒙云贷吧,线上申请、快捷审批,几分钟钱就能到账。” 由于段静是首次申请贷款服务,沂蒙云贷提示仍需要提交纸质贷款申请表,徐宁又马上教她填好申请表。“你放心,我今天一定把表交上去,一般第二天就能放款,误不了农时。以后,小额贷款你都可以通过沂蒙云贷申请,秒贷秒批,很方便。”徐宁说。 送走了满意的段静,徐宁开始在村里走访,除了直接服务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贷后走访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沿着村委会前的小路向西,徐宁轻车熟路地拐入了一家院门。这户名叫冯勇的村民,几年前在农商银行20万元贷款的支持下经营起了手套加工,在住家旁边盘了个小作坊,现有手套机35台,年产劳保手套300多万套,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马来西亚。 “冯哥,我来了,正常的贷后回访,看看生产情况,还有需要进一步服务的吗?”徐宁招呼道。 一片机器的轰鸣声中,正在检修的冯勇一见是徐宁,连忙丢下手上的活计迎出来。“谢谢,快进来坐,随便看。” “前阵子你不是说要进新机器,资金够用吗?不够用我可以给咱想办法。”徐宁问。 “我正着急呢,想上的这个进口机器很抢手,订不上。等能订上货了,钱不凑手我可得找你。之前你推荐的那个创业担保贷,有人社部门贴息,利息低,我还想用这个。”冯勇说。 “没问题,你找我就行。劳保手套市场怎么样?” “供不应求。这两天工人回家农忙了,你看我们一家子包括老母亲都来车间帮忙了。” “现在一年除却开支能净挣多少钱?” “差不多20多万。”冯勇笑在心里。 三言两语,徐宁就把冯勇的生产经营情况摸透了,抬脚要走。冯勇攀着徐宁肩膀,挽留道:“中午在这吃饭,你嫂子给做。”但一看时间,才10点刚过,便笑盈盈地送出门来,夫妻俩在门口连声嘱咐中午再回来。 接下来,徐宁又走访了贷款6万元从事电动车销售的村民张振国,以及办理30万元先锋模范贷从事苗木种植的村民谢超。一路下来,留饭的村户很多,徐宁都一一婉拒。“老乡们热情,但咱不能吃,单位有规定。”徐宁说。 像这样在东庄村的驻村服务,徐宁一个月来两次,每次不少于4个小时。镇上其他自然村,徐宁每月也安排同样的服务。 “三农”生产经营,千差万别,徐宁担任信贷员9年,截至目前已累计放贷超过3.1亿元,但不良贷款率却一直为0。“这实属不易,全是得益于他对各类经营村户、经营业态、经营情况的深入了解。”平邑农商银行临涧支行行长朱美利评价说。 临涧镇多丘陵,属于沂蒙革命老区,大部分乡村都地处偏远。在徐宁办公桌的正对面,挂着一幅临涧支行二级网格分布图,图中以一条横穿临涧镇政府的地庞线为主轴,全镇29个自然村分布两侧。 每天下班前,徐宁都会望着这幅图,做好第二天驻村办公、走村串户的计划。自2012年从事这项工作以来,他用脚步丈量着这片丘陵山区的每一条小路,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十年岁月如一日。 弘扬“大挎包精神”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徐宁安家在平邑县城,2014年前,他每天花1小时坐公交车到镇支行上班,再开摩托车到村区农户走访;2014年后,徐宁买了辆私家车,上班时间可缩减至40分钟,每天在支行开完晨会就开车出门,短短6年已经跑了16万多公里。 但实际上,临涧镇丘陵地貌连绵不断,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户、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掩映在茂密的山林之中,而山路多有崎岖,大多数现场走访还是要靠脚底板子跑出来。 这不,从东庄村一出来,徐宁开着车往山上走,准备到茂分岭村中药材基地进行贷后检查,了解金银花的种植、生长、产销和经营情况。 车到半山腰,徐宁就拎着印有平邑农村商业银行的纸袋下了车,里面放着一摞贷款申请表,一个记录情况的小本本,还有一个50厘米见方的硬板。“甭管到哪儿,这个包是必须有的。很多时候办贷款就是在田间地头,带个硬板垫在下面,好随时填表。”徐宁说。 茂分岭中药材基地的经营户叫陆明,是名退伍军人,复员后一直从事金银花购销。2018年,随着国内中药材对于原产地条件要求日趋严格,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上解决农残、重金属等问题。 陆明快速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决定承包300亩山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荒山平整以及道路、水井、滴灌等设施投资超出预算,陆明在资金上有了缺口。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徐宁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调查,在2天内为其办理了20万元“拥军贷”,在缓解资金困难的同时还给予他利率优惠。 在一片明媚的春光中,种植基地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各种中药材苗木长势喜人。徐宁擦了擦一路上山跑出的一层薄汗,伸手与陆明迎来的手掌紧紧握在了一起。 “陆总,听说你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徐宁问。 “有这个想法。你看那座山,我已经谈好了,又是300亩。”陆明边介绍边指向对面。 原来,前段日子陆明通过销售育苗收益可观,基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丰收季,所以新基地已经在临涧镇磨湾村开工建设。徐宁马上详细询问了陆明的资金状况,并对用款额度给出自己的建议,两个人初步达成新的贷款合作意向。 告别陆明后,徐宁又在基地所属的山地梯田中跑了一大圈,沿途遇上整理基地或是种植苗木的工人,都要攀谈上几句。“情况要尽力摸清楚,没坏处。”徐宁说。 黄天村养猪户张勇,在平邑农商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个月到期,徐宁把他列为这次必访的农户。徐宁心里盘算着,要了解清楚他的贷款需求,提前办理无缝续贷。 10年前,张勇家庭困难,生活拮据,主要收入来源除种植农作物外,就靠养猪贴补家用。当时徐宁刚入职,跟着老一辈信贷员一起为张勇办理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从此,张勇的生活才逐渐好转,目前三元猪存栏800头。 2020年,张勇再次扩建标准化养殖大棚时资金出现缺口,却正值母猪下崽无法到支行签字。徐宁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上门服务,快速高效地为张勇办理了15万元创业担保贷,张勇也因此对徐宁以及农商银行灵活、便捷的信贷服务赞不绝口。 “去年,徐宁经理真是给我帮了大忙,还主动向我推荐有补贴的创业担保贷,省了不少利息。这小伙儿真不孬,2017到2019这两年,我们没用贷款,但他也经常过来,每1到2个月就来一趟。你看,我的养猪大棚都建在山上,这段山路走上来不短呢。”张勇说。 “张大哥,你下个月贷款就到期了,钱还继续使吧?你看是走创业担保贷,还是鲁担惠农贷,这两个都有利息补贴,你都符合条件,只是创业担保贷可能审批的时间略长些。”徐宁问。 “钱还继续使,还是15万,也没有很急,都听你的安排就行。”张勇的回答中透着信任。 位于小涝泉村的大泉农场,在临涧镇最高峰狼王顶下,主营鸡、羊、猪的生态养殖,产品凭借无公害、绿色、天然积累了良好的口碑,通过电商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发展势头良好。 农场主牛德成原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2011年返乡创业开办了大泉农场。徐宁在之前“四张清单”对接中了解到该客户目前因扩大养殖规模有资金需求,便及时登门拜访推介鲁担惠农贷产品。 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上山,到达大泉农场大约要20分钟时间。路上徐宁介绍说:“这家农场我很看好,最近前来洽谈收购他们的企业不少,都是看好牛德成多年摸索出的生态养殖技术,现在整个农场的有机循环产业链也有了雏形,正准备扩大规模。” 花椒、樱桃、绿松环绕,一汪天然的山泉池水在侧,用“无限风光在险峰”来形容大泉农场,不为过。“之前农场一直都是自有资金经营,创业10年差不多投了五六百万了,近两年才见起色。”牛德成说,“你看,我们喂鸡的饲料是粉碎后的大豆、玉米、花椒种、松针和部分中草药,这样产出的鸡蛋是完全有机、无抗的,在市场上能卖到2元/枚。” 牛德成原本年初想从平邑农商银行申请50万元鲁担惠农贷,但由于家人在北京工作,因疫情未能到现场签字,贷款事宜就拖了下来。这几个月,徐宁一有空就上山和牛德成交流,后者被徐宁诚恳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现场表示尽快让家人来临涧签字办理贷款。 夕阳西下,给踩着细砂、拎着纸袋快速下山的徐宁,笼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沿着他的脚步,可以深切体会到农商银行送贷上门以及后续服务的细致、艰辛、执着和温暖,也能感受到从1960年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原苍山涧村信用社主任李金玉的“挎包精神”——那就是“走街串户,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无处不在 用真诚淬炼服务内核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徐宁心里还惦记着一个多年的老伙计,便驱车来到桃沟村旅游观光产业园。今年56岁的付得强,原来在内蒙古做石材生意,2019年回到家乡承包了政府的25亩扶贫大棚果园,因资金紧张,于是找到之前多次帮忙的徐宁贷款20万元,上马了这个项目。 “和徐宁打交道已经10年了,彼此都很了解。所以根本不用考虑资金问题,做好市场开拓就行了。”但农业生产风险点多,前期投入大,短期较难收回成本,对此有着清晰认识的徐宁,一直密切跟踪付得强的生产经营和用资情况。“老付第一年还贷时有些困难,当时桃子的市场不行,但农商银行的宗旨是只要人正经干,绝不轻易断贷,越困难时越要拉一把。于是我第一时间为其办理了转贷,现在已经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付得强拉着徐宁进大棚,说:“你一定得看看我的甜瓜长得有多好。”原来,今年付得强及时调整种植了博洋甜瓜、草莓等果品,目前产销两旺。“这个品种的甜瓜能结4茬果,按我的种植规模粗算能结1万个果,这两天正常批发价就是5元/斤,今年光甜瓜我就能入账30多万元。下一步,我还要开发观光农业、水果采摘等。”付得强对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晚上7点,回到镇支行的徐宁,正好赶上轮值。他又利用值班时间,向沿街商户营销热门的退役军人创业贷、普惠快贷等信贷产品。同时,为加大智慧营销系统运用力度,又对20名客户进行了电话对接。当逐一上报完当天的贷款项目,整理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时,已是夜色渐浓。 想老乡所想,急老乡所急。“徐宁们”深深扎身基层,除了提供令人满意的金融服务,还把帮助村民农户解决困难当作是分内之事,为平邑农商银行换来一个又一个忠实客户的深厚友谊。 2016年,徐宁曾调至资邱镇支行工作。资邱一家规模较大、员工较多的砖厂,每次都使用现金发放工资。但老板孙焕亮平时比较忙,总是忘记大额资金需预约取款的要求。一天,徐宁接到孙焕亮电话,对方口气很着急:“小徐,明天取现金50万元,已经和工人们说好发工资,管不,但我没预约……”徐宁说:“怎么不管,农商行的服务一定跟上您的需求,这也是咱的实力。”当天晚上,徐宁事先调集好资金,次日一大早冒雨带着砖厂财务人员跑了3个网点取足50万元现金,并从此得到孙焕亮的认可。 2018年,跑大车的客户曾庆文,曾在临涧支行贷款10万元,后身患重病。在贷款到期一个月前,徐宁接到了曾庆文的电话:“兄弟,我活不长了,对不起,贷款恐怕还不上了。”徐宁在探望客户后,立即指导曾庆文家人提前准备保险理赔的所需资料,曾庆文在贷款到期7天前因医治无效去世,徐宁立即启动了借款人意外重疾死亡的理赔程序。“你想想,这个客户治病就花了不少钱,如果理赔不能顺利到账,那么未还贷款再加利息,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徐宁说。为此,徐宁盯得很紧,每到一个层级保险公司,他就打电话敦促,最终理赔款如期到账没有造成贷款逾期。而且,在徐宁多次耐心分析利弊与开导下,曾庆文的家人最终还上了利息,没有造成“信用黑户”的不良后果,现在他们家开了一家小超市,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个叫张明金的“不良户”,曾因养猪从农商银行贷款20万元,却逾期未还。2021年1月份,他给徐宁打电话,拜托徐宁次日一早开车上班时把他和一位朋友从平邑县城捎到临涧镇。“我是觉得,‘不良户’也是客户,而且张明金最后办了分期还款,也在逐月还款,我开车捎个人举手之劳,所以就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张明金的那位朋友,正是当地搞荒山复垦的大户,与徐宁一见如故,当月就把在临涧支行的存款增至500万元。 事实上,早在3年前,徐宁就凭借优秀的人品和过硬的业绩,升任平邑农商银行临涧支行业务行长,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始终是做好一个“支农、惠农、助农”的乡村信贷员。“我热爱这份工作,它让我有成就感,从不觉得委屈和辛苦。”说这话的徐宁,眼中透着晶亮。 短评札记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是乡村信贷员徐宁给人的最大印象。老一辈的农信人中,以李金玉、程珍为代表衍生出的“大挎包精神”,成为“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生动实践。时至今日,虽然科技水平、营销模式、业务品种不断创新变化,但“大挎包精神”的内核却始终没变,已经内化为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宝贵的精神财富。 农村金融服务一向是难题,风险大导致贷款难,成本高导致服务难。更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观念不新,推介不易;小额信贷居多,单笔贷款成本高、利润薄;农业靠天吃饭,农户无抵押、缺担保,风险密集。因此,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成为金融服务的“洼地”。 填平“洼地”靠什么?要靠金融支农政策加大力度、精准滴灌,也离不开像徐宁这样的乡村信贷员们弘扬“大挎包精神”的辛勤耕耘:除了不辞劳苦奔走乡村搞调查、千方百计做推介,还要让信贷业务紧扣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精准投放适合各类业态的贷款产品,同时还要做到支持农户发展和防控信贷风险“两不误”。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大图景,是“大挎包精神”的初心使命,也是精神密码。当前,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正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对接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社区居民,有千千万万个像徐宁一样的乡村信贷员,把这种历久弥新的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力量,在消弭城乡金融服务鸿沟、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进程中始终默默奉献着。 |
上一篇:学古人季札践诺守信 下一篇:让诚信点燃道德之光 |